秦岭怀中一泓水 润泽三秦千万人
发布时间:2022-04-28     作者:     浏览量:5594      分享到:
  滔滔汉江,温柔宽厚、温润悠远。她从秦岭深处走来,穿越秦巴山地,划过江汉平原,奔腾于我国大陆腹心地带,历经沧桑而波澜不惊。作为长江最大支流,汉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,优质、充沛的水资源源源北上滋润着三秦大地。


  不久的将来,引汉济渭工程这项联通黄河、长江两大流域,破解陕西全省分配不均的重大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也即将通水。汉江也将横跨秦岭,15亿立方米的汩汩清流润泽关中,辐射关中,全面支撑咸阳新时期高质量发展。

  3月21上午,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,夏书记在报告中明确强调“认真落实四水四定,加快推进引汉济渭,早日实现汉水润咸”。

  目前,咸阳城区生活用水60%来地下水,其他来自石头河水库引水系统。其高日均供水量为31.24万立方米。“初步分析预测,到2025年,咸阳每日的缺水量将达到17万吨,”咸阳市水利局规划科李普超科长说。2020年,水利部在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,咸阳被列入了地下水超载地区。

 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、先导性、控制性要素,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。2019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,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。

  善治秦者先治水。陕西有着悠久的治水历史。两千多年前,秦人修建的都江堰、郑国渠彼此守望、润泽民生,加上沟通东西、开拓岭南的灵渠,被称为“秦国三大水利工程”。近代李仪祉先生倡导修建的“关中八惠”,树立起现代灌溉工程样板,使陕西百万亩农田旱涝保收,造福后代。现如今秦人再续治水辉煌,凿秦岭、联汉渭,以期为咸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。

微信图片_20220512170643.jpg

工人们正加紧文勘

  引汉济渭工程将陕南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咸阳地区,输送至咸阳主城区及各县区年供水1.87亿立方米,武功、兴平、礼泉、泾阳、秦都区等共计7个受水对象,可支撑全市190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,受益人口500万。


  使命在肩,意志如磐。市农投集团不等不靠,紧盯项目进度,倒排工期,挂图作战,紧锣密鼓加快推进项目进度。

  从承接以来高频次调研、成立工作专班、领导亲自挂帅、精准对接、项目进场,方案先行、集团上下将使命在肩,团结一心,众志成城,用心、用情、用力做好这一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。
微信图片_20220512170637.jpg
技术人员和工人们进行现场测量及地勘
引汉济渭实际上也是“引汉救渭”。引汉济渭能从根本上恢复渭河的生态,引来的汉江水就是渭河的救命水。引汉济渭建成后,可有效发挥关中水系骨干作用,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,挤占生态水的现状,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,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。调来的汉江水可以置换部分地下水的水源,把咸阳地下水水源作为总的战略后备水源。平时以使用地表水、引汉济渭的水为主,遇到大旱时,再使用地下水提升抵御大旱、特旱的能力,对咸阳地区水安全有很大作用。


“雪暮寒铁矗苍穹,农投将士战严冬。引得汉水泽秦地,捷报送与郑国听。”因水而生、因水而荣。汉江清流即将润泽关中大地,期待着大秦辉煌荣光的恢复与再现。